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夢文化與夢理論
The Theory of Dream in Ancient China 
開課學期
107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徐聖心 
課號
CHIN1080 
課程識別碼
101 1241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1,2(8:10~10:00) 
上課地點
普201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3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2CHIN1080_cndream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自1900佛洛伊德《夢的解析》刊行開始,關於夢的紀錄與探索,又開始為人重視。然而留心於夢,不始於佛洛伊德,也不只在西方,原遍布於各民族與各地域。古代中國有極豐富的夢文學、夢敘事與夢理論,散見於各式文獻之中。以一學期為期,概述夢文獻的大略,介紹夢文化的現象,同時了解夢在文學上的運用,以及夢理論在不同學派或領域中的基本建構。 

課程目標
1了解古代夢文化。
2開啟個人或當代的夢紀錄。
3藉由夢理論的研討與夢境的分析,了解夢的通性,生命的奧秘,以及個人心理的幽徑。 
課程要求
1閱讀規定文本。
2參與課堂討論,包括提問與發言。
3按時繳交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一指定閱讀
楊伯峻《春秋左傳注》
孫詒讓《周禮正義》
王夫之《莊子解》
《黃帝內經.發夢》
王符《潛夫論》夢列
楊伯峻《列子集釋》周穆王篇
徹庸周理《曹溪一滴.附夢語摘要》,見《嘉興藏》冊25
袁中道〈珂雪齋紀夢〉,收入袁宏道《西方合論》,日本《和刻影印近世漢籍叢刊本》(京都:中文出版社)。
陳士元《夢占逸旨》,收於《藝海珠塵》5,《百部叢書集成》556冊,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68
《說郛》五朝小說大觀
唐宋類書,《太平御覽》
曹雪芹《紅樓夢》
《明行道六成就法》,張伯烈譯;第三章,夢觀成就法。
《六成就甘露心要》,貢噶師祖所授;(參)夢。 
參考書目
鄭炳林、羊萍:《敦煌本夢書》(蘭州:甘肅文化出版社,1995年8月)
劉文英《夢的迷信與夢的探索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0年1月
───《中國古代的夢書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90
傅正谷《中國夢文化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3年9月
───《中國夢文化辭典》、《中國夢文學史》
黃銘亮《先秦兩漢間夢的類型與意義──中國古代夢的迷思》,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,1993年6月
董說《西遊補》
長安道人《警世陰陽夢》

柏拉圖《斐多》,王曉朝譯《柏拉圖全集》第一卷,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2年1月
亞里士多德,秦典華譯《論靈魂.論夢》,臺北:慧明文化,2002年1月
S.佛洛伊德,賴其萬、符傳孝譯《夢的解析》,臺北:志文出版社,1986年6月
C.G.榮格,梁綠琪譯《性與夢》,北京: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,1989年10月
──,楊儒賓譯《東洋冥想的心理學》,臺北:商鼎文化,1995年3月
──主編,龔卓軍譯《人類及其象徵》,臺北:立緒文化,1999年5月
E.佛洛姆,葉頌壽譯《夢的精神分析》,臺北:志文出版社,1992年11月
Seth Material-1《靈界的訊息》(第十四章),王季慶譯,臺北:時報文化,
-2《靈魂永生》(第八、第十三章),王季慶譯,臺北:時報文化,
-3《心靈的本質》(第二、第八章),王季慶譯,臺北:時報文化,
-4夢與意識投射,王季慶譯,臺北:方智,
-5夢、進化與價值完成,王季慶譯,臺北:方智,
Carlos Castaneda,,魯宓譯《做夢的藝術The Art of Dreaming》,臺北:方智,1995年8月
Stevens, Anthony,薛絢譯《夢:私我的神話》,臺北:立緒文化,2000年4月
Stephen Segaller & Merrill Berger,龔卓軍、曾廣志、沈台訓譯,《夢的智慧The Wisdom of the Dream》臺北:立緒文化,2000年4月
Jayne Gackenbach & Jane Bosveld,朱恩伶譯《夢的指南》,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,1992年6月
查爾斯.萊格夫特(Charles Rycroft),斯榕譯《夢的真諦》,上海:學林出版社,1987年6月
【以色列】Lavie, Peretz(佩雷茲.拉維),張烈雄、張海陽、馮寅譯《睡眠之謎》,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1年6月
Wolf, Fred Alan(沃爾夫),呂捷譯《靈魂與物理》,臺灣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9年7月
Cartwright, R. D., & Lamberg, L.,黃漢耀譯《黑色夢境》,台北:張老師文化,1996。
Delaney, G. (蓋兒.戴蘭妮),黃漢耀譯《你是做夢大師—孵夢、解夢、活用夢 》,台北:張老師文化,1994年1月。
Holloway, G.,陳琇、楊玄彰譯,《夢境地圖》,台北:生命潛能,1998
Ullman, Montague,汪淑媛譯《讀夢團體原理與實務技巧》,臺北:心理出版社,2007年8月

河合隼雄著,林暉鈞譯《高山寺的夢僧》,臺北:心靈工坊,2013年2月
河東仁《日本の夢信仰―宗教学から見た日本精神史》– 東京:玉川大学出版部,2002/3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表現 
30% 
 
2. 
期中期末報告 
40% 
 
3. 
期末考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課程概述:夢與不夢之間 
第2週
2/28  和平紀念日 
第3週
3/07  先秦至唐的夢文學 
第4週
3/14  宋詞中的夢文學 
第5週
3/21  小說中的夢:黃梁夢與南柯夢 
第6週
3/28  散文中的夢I:蘇軾 
第7週
4/04  溫書假 
第8週
4/11  散文中的夢II:蘇軾與袁中道 
第9週
4/18  期中報告+左傳中的夢敘事類型 
第10週
4/25  周禮與內經的夢理論 
第11週
5/02  三教中的夢文化:太平廣記等 
第12週
5/09  莊子中的夢理論I 
第13週
5/16  莊子中的夢理論II 
第14週
5/23  莊子中的夢理論III 
第15週
5/30  佛教的夢理論I 
第16週
6/06  佛教的夢理論II 
第17週
6/13  期末報告